医疗保障事关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利益,居民医保待遇等待期内医疗费用不能报销,若已断保请尽快续上。随着2025年过半,一些未及时参保缴费的居民陆续尝到了“苦果”——生病后才想起参保,却面临“医保待遇等待期”,无法马上报销医疗费。
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一起来看!
↓↓↓
今年3月,刘先生因病住院做了手术,出院结算时被告知无法医保结算,六七万元的手术费无法报销。原来,刘先生去年底因个人原因没有及时缴纳2025年居民医保费用,这次生病才发现自己断保了,就算现在立即缴费,也有3个月的“医保待遇等待期”,等待期内的医疗费不能报销。
相比之下,王女士就幸运多了。去年底,未来海岸社区的网格员黄莉、詹清霖在日常走访中发现,社区里有个4岁小朋友小楷还未缴纳2025年居民医保费用。
网格员:“2025年起政策有新变化,国家新出台了“居民医保待遇等待期”的政策,没有在集中参保期缴费的话,会影响医疗费的报销!”在两位网格员的持续跟进提醒下,家长及时缴费成功。
今年以来,小楷因为身体不适,在门诊看病20次,产生医疗费用3100多元,医保报销了1200多元。
小楷妈妈王女士说:“多亏了网格员的再三提醒,让我们医保报销不用等!”
那么,什么是“医保待遇等待期”?
2024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》,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,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。在等待期内,医疗费用不能报销,得自掏腰包。
厦门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:
“过去,有部分人员健康时不参保不缴费,一旦生病又想参加医保,享受其他参保人建立好的共济屏障,这对连续参保缴费的人群来说是不公平的。国家设置这个等待期实际上是对全体参保人权益的维护,保障医保制度持续运行。”
这个“等待期”要等多久?
具体分两种情况
第一种叫固定等待期没有在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,参保后有3个月的固定待遇等待期。
第二种叫变动等待期
没有连续参保的人员,每多断保1年,就会在3个月固定等待期的基础上增加变动待遇等待期1个月。例如:2025年未参保缴费,待遇等待期是3个月;2025年、2026年均断保,待遇等待期是4个月……断保越多年,医保待遇等待期就越长。
“我现在已经断保了,该怎么办才能尽快不‘等待’?”有市民提出这样的疑问,并寻求解决办法。
对此,厦门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参保人员若出现断保,应尽快缴费续保,一方面抓紧渡过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;另一方面避免产生连续断保,导致又增加变动等待期,影响医保报销。
当然,政策也有温度
像出生不到1年的小宝宝、享受医疗救助的朋友、当年刚退伍的军人等特殊人群是没有等待期的。
出国出境人员、港澳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,发生断保的,执行与内地居民相同的等待期政策。
同时,医保部门也提醒,今年9月至12月将进入2026年居民医保集中参保缴费期,请大家及时参保缴费,以免影响医保待遇享受。